中译本从原书三大卷近五千页中精心选取了11篇文献,按“记忆与历史”“记忆与象征”“记忆与叙事”三个主题组织而成。这些文献除了有诺拉亲自撰写的、阐述整套书史学思想的纲领性文章《历史与记忆之间:场所问题》,还涉及了法国国庆日、《马赛曲》、埃菲尔铁塔、环法自行车赛、贞德、法兰西共和国格言“自由·平等·博爱”、拉维斯的《法国史》和普鲁斯特等,不但有理论的观照,更有中国读者熟悉的法兰西标志性建筑、人物、事件等,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本书自2015年出版推出后广受欢迎,此次推出精装本,在装帧升级的基础上,对译文也做出了再次审校。
媒体评价:
这本书的作者们——法国当代一些最卓越的知识分子,运用“记忆之场”的概念,探讨了诸如凡尔赛宫的象征意义、查理曼大帝不断变化的遗产、记忆在构建历史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法国地区主义的无所不在等一系列主题……值得那些对法国引以为豪的国家认同感兴趣的人阅读。
——Publishers Weekly(《出版人周刊》)
剖析、解释和赞扬法国人对自己过去的迷恋的一次最宏大、最雄心勃勃的尝试。
——Los Angeles Times(《洛杉矶时报》)
它大胆、卓越、雄心勃勃,旨在书写一部新的法国历史,一部不是政治或社会的,而是文化和知性的历史。
——Library Journal(美国《图书馆杂志》)
一项伟大的成就。
——The New Republic(《新共和》杂志)
《记忆之场》也许是关于法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的历史文献之一。……这一史无前例的系列作品是在法国的民族身份经历关键性的变革、法国正挣扎着为自己下定义的时候写成的。……从整体上看,这一系列非同寻常的作品记录了法国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以及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记忆之场》英文版介绍
作者简介:
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1931—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学术编辑,著有《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现在、国民、记忆》《法国研究》等,主编三部七卷本《记忆之场》。1993年,《记忆之场》获得法国最高国家学术奖,同年“记忆之场”(Lieux de mémoire)词条被收入《罗贝尔法语大词典》。2001年,诺拉当选为仅有四十名定员的法兰西学术院院士。
目录:
中文版序:皮埃尔·诺拉及其《记忆之场》/孙江
I 记忆与历史
记忆与历史之间:场所问题
皮埃尔·诺拉著 黄艳红译
纪念的时代
皮埃尔·诺拉著 查璐译 曹丹红校
如何书写法兰西历史
皮埃尔·诺拉著 安康译 曹丹红校
Ⅱ 记忆与象征
七月十四日:从狂暴之日到庆典之日
克里斯蒂安·阿马尔维著 黄艳红译
《马赛曲》:战争或和平
米歇尔•伏维尔著 黄艳红译
埃菲尔铁塔
亨利·卢瓦雷特著 张鑫 黄艳红译 黄荭校
环法自行车赛
乔治·维伽雷罗著 孟婕译 黄荭校
Ⅲ 记忆与叙事
贞德
米歇尔·维诺克著 黄艳红译
自由·平等·博爱
莫娜·奥祖夫著 黄艳红译 段星冬校
拉维斯的《法国史》 :对祖国的敬爱
皮埃尔·诺拉著 胡蝶 骜龙 施雪莹译 曹丹红校
马塞尔·普鲁斯特对逝去时光的追寻
安托万·孔帕尼翁著 许方译 高方校
附录一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 《记忆之场》三部总目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