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传说中的“食铁兽”与“蚩尤坐骑”

大熊猫:传说中的“食铁兽”与“蚩尤坐骑”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上千万年,有生物界活化石的美誉,是中国的“国宝”。它有着圆滚滚的身材,看上去总是步伐迟缓,一副憨态可掬、与人为善的样子,殊不知其实在古代人心目中,大熊猫却是与虎豹齐名的猛兽,认为它专爱吞食铜铁,又叫它“食铁兽”。

近代大熊猫自被发现以来,中文名就有猫熊、熊猫、大猫熊、大熊猫等多种叫法,而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大熊猫称谓就更多了,像貔、貘、白罴、貔貅、食铁兽等。根据大熊猫的特征又衍生出各种叫法,比如人们认为大熊猫有很强的战斗力,就有了“猛豹”或“猛氏兽”之称;按照毛色又取名“玄貘”“白豹”“黑豹”“白狐”“银狗”“白熊”“白虎”“花熊”“文罴”“黑白熊”“竹熊”等。

熊猫专家胡锦矗认为,中国早期记载大熊猫的文献是《尚书》和《诗经》。《尚书·牧誓》提到了“如虎如貔”,《诗经·大雅》里也出现了“献其貔皮”的记录。后来三国时期的吴陆玑在他的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解释了“貔”,说“貔”既像虎又像熊,大概率是现在的大熊猫。

总的来说,“貘”是比较被人们所认可的古人对大熊猫的一种称呼。“貘”在许多典籍中出现,《尔雅》描述“貘”是一种白豹,晋代郭璞注解说它“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在《王力古汉语字典》里认为“貘”似为“大熊猫”。

世人在谈及“貘”时,大都会说到它食铁的特性。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说它是“天铁熊”,校注又称“舔铁熊”。《后汉书》里提到了“貘兽”,对此李贤注解说,《南中八郡志》里认为它像熊,力气很大,能食铁。左思在《蜀都赋》中说“貘”就是“食铁之兽”,刘逵对此注解道:“毛黑白,臆似熊而小,以舌舐铁,须臾便数十斤,出建宁郡也。”建宁郡就是今天的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一带。

宋人罗愿又延伸了以上说法,他在《尔雅翼》里描述得最是绘声绘色,“貘,今出建宁郡。毛黑白,臆似熊而小,能食蛇 ;以舌舐铁,可顿进数十斤。溺能消铁为水。有误食针铁在腹者,服其溺则化……今蜀人云,峨眉山多有之”。说“貘”这种似大熊猫的动物,能够用舌头舔舐铁具,而且一次能吃数十斤,它的溺液能够融铁,因此也不用担心消化问题,实在过于神化了。

到了明末,人们不仅延续了过去的说法,还举了不少生动的例子。姚可成在《食物本草》中说“貘”,在“今黔、蜀及峨眉山中时有之。士人鼎釜多为所食,颇为山居之患。其齿极坚,以刀斧椎,煅铁皆碎落,火亦不能烧”。认为大熊猫在今天川贵地区时而出现,它们的牙齿十分坚硬和锋利,看见铁制炊具就会啃噬吃掉,人们常不堪其扰。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也说四川川东一带有貘兽,人们上山打柴时为了方便,把食物盛在铁甑中,而“貘”常乘人们不注意时啃食铁甑。

展开全文

在当代,不少学者认为大熊猫是“食铁兽”这件事儿,纯属古人对大熊猫的附会和想象。因为古人很少能见到大熊猫,偶然看见大熊猫觅食时舔咬铜铁,便有了“食铁兽”的印象,但其实它们或为好奇顽皮,或为补给盐分才有了舐铁行为,却不至于像古籍中说的把铁当成一种美味食物,专食铜铁。

然而也有学者不这么看,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些大熊猫确实食铁的证据。1981年《南方日报》就有一篇文章说,近期在四川卧龙保护区有一只大熊猫,有一天吃饭时,竟把铁饭盒咬碎后一块吞进了肚子里,而后随着粪便排出,居然没有损伤肠胃。文中还发出这样的感慨,“古人称为食铁兽,并非虚构”。

“貔貅”是中国神话里经常出现的动物,但很多人不知道“貔貅”也是大熊猫的古称。“貔貅”最早出现于《史记》中,司马迁写道:“教熊罴貔貅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清稗类钞》里说“貔貅”是似虎又似熊、毛色灰白被称为白熊的动物,是大熊猫无疑。貔貅虽然威猛,却有招财的功能,是一种瑞兽、仁兽。《洪雅县志》中一名拔贡,认为貔貅不伤人,性慈近佛,能吃虎豹,是以仁锄暴的典范。

胡锦矗认为,“貔貅”“驺虞”“貘”都是大熊猫的古名。“驺虞”就是仁兽的代表。《毛诗故训传》记载“驺虞,义兽也,白虎黑纹,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表明驺虞是一种体色黑白、不主动捕食其他动物的仁义之兽。《资治通鉴》也记载了“驺虞仁兽,故以解兵”,古人遵从礼仪,拥护仁君,推崇仁义之师,可以说“驺虞”这种动物是中华文化仁义的象征。

据此文化内涵,武则天曾将两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以示友好往来,开启了中国最早的“熊猫外交”。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作者:刘止山),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微博收益怎样查看?收益怎么提升?2023-07-25 17:07:183092浏览
word怎么居中打印(word打印图片 怎么居中)
初学路亚怎么甩竿
做完近视手术,还能打游戏吗?
[趣闻分享]心法等级最高多少?
魔兽世界探索泰罗卡森林暗影墓穴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