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星热度爆表,卡面颜值爆灯,或者卡片极度稀有时,这张小卡的身价就像绩优股一样飙升。于是,一张制作成本低的小卡成了娱乐公司和黄牛眼中的印钞机。
其实,收集、买卖小卡并非Z时代新鲜事物。早在1951年,知名球星卡发行商Topps就开始做小卡生意,1952年发售的一张棒球明星卡2022年竟拍出了千万美元天价。
谈到专辑里的盲抽小卡,韩国绝对是鼻祖,也玩得最花样百出。最早引入小卡的是国民女团少女时代,2010年发行第二张专辑《Oh!》时,SM公司首次放入随机成员小卡。有传闻称这手法受日本偶像团体AKB48专辑中放写真照和握手券启发。
少女时代当时正值人气攀升期,随机小卡一出即引爆粉丝购买狂潮。随后,这种低成本、高效的促销手法迅速席卷韩国歌坛。
现在韩国一张专辑常出4、5个版本,每版配1-3套拍立得、明信片,买专辑像“送”小卡成了标配。2024年全球实体专辑销量前十中,9张来自韩国偶像团体。在数字音乐大行其道的时代,韩国公司靠小卡打出一片天地。
更丰富的随机赠品也在扩展,除了小卡,还有贴纸、服装布料等;不同发售渠道往往送不同款小卡,粉丝不得不多平台购买,想集齐全套。
韩国音乐内容协会CircleChart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流行音乐唱片销量达到1.15亿张,虽然2024年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9260万张。娱乐公司赚得盆满钵满,HYBE旗下的防弹少年团(BTS)、ENHYPEN、NewJeans等大牌2023年仅唱片与数字音乐销售就进账9700亿韩元,约合51亿元人民币。
更厉害的是,买专辑的粉丝不仅是韩国本土,HYBE 2023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高达63.3%,达到6526亿韩元(约35.65亿人民币),亚洲市场占30.7%排第一,北美27.8%紧随其后。
小卡文化伴随K-pop走向全球,不仅亚洲粉丝深受影响,欧美粉丝一旦“中毒”也难脱身。在社交平台上,买过上百美元小卡的帖子屡见不鲜。
但随着小卡市场庞大,质疑声也越来越多。有人不解为何花高价买纸片,更有人指责其环保问题。
买专辑浪费资源早有先例,粉丝为签名会买大量专辑的故事屡见不鲜,但小卡的出现让“买专辑买到卡”现象更显荒谬。
2024年SEVENTEEN新专辑大量丢弃东京涩谷街头,引发轩然大波。粉丝只抽走小卡,剩余专辑成废物,给城市带来负担,音乐价值似乎被扭曲。
对此,部分韩娱粉也累了,建议既然盲抽,就直接做成盲袋,买个痛快。有公司也开始听粉丝声音,结合数字技术推出新专辑形式:简化成带QR码的小卡,扫码听歌,但这究竟是真环保,还是另一个营销手段,尚未可知。
爱无价,但公司业绩需要粉丝的钱来撑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