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江就像一位华贵的小姐,从南面的黎平县信步而来,在绞边寨进入锦屏县新化乡境内。在进入新化乡境内的左岸,巍然屹立着一道崖壁,高约三十米,宽五十多米。崖壁顶端古松苍茏,倒映在崖底碧潭中,犹如一幅精美国画。崖壁半处有一石洞,洞口藤萝遮掩,如一挂翠帘。洞口有几根如碗粗的横伸树枝,每天,晨日露脸或夕阳烧天时,常见成群野鸬鹚栖息其上,或展翅而鸣,或梳理羽毛,引人观赏。因此,当地称之“鸬鹚架”。崖下碧潭方圆数亩,幽静而柔和。泛舟潭间,水动生涟漪,崖影起波纹,使人滋生置身世外的感觉。
鸬鹚架对面有一群石灰岩山,远处看极像一对狮子夫妇带着三头小狮子。前面雄狮临江昂首,神态威勇,后面雌狮则俯身垂视江波,表情温柔,三头小狮或坐或俯或立,形态活泼。狮子山下行一里,南岸耸列一排山峰,形如笔架,故称之笔架山。仲春时节,满山杜鹃花盛开,犹如一座花山,所以又有“花山”之称。
新化所村坐落在一条如游龙般起伏的山梁上,前后左右皆为田野,是锦屏县最大的坝区和鱼米油菜瓜果之乡。每当秋熟之时,新化所仿佛是金色稻海间的一座小岛,亮江则是飘在稻海间的一根碧绿玉带。站在新化所高处,望着满坝金色,迎着拂来和风,闻品稻花和水果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新化所村保存有两样非常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习俗,一是舞狮,二是玩水龙。他们的舞狮技艺非常精练,舞狮者们用四方桌叠成十来层、高十多米的台子,在台顶和台中玩出各种高难度动作,令观众提心吊胆。玩水龙源于古时求雨。舞龙者在长老的带领下到江边举行求雨仪式,虔请龙神降雨,然后回到大街小巷狂舞,周边观众则纷纷向龙泼水,以示神雨降临,之后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离开新化所,沿亮江穿田坝北行三四里,便是欧阳村。欧阳以下,亮江曲折而行,约四五里便是映寨。映寨也是锦屏县著名的瓜果蔬菜村。春天,整个田坝皆为地膜所覆,雪白一片,山上桃树、李树、梨树竞相开花,整个村寨成了一座大花园;夏秋之交,瓜果成熟,村里村外,空气都是香甜的。
映寨下行三四里,亮江拐了个弯,弯拐里坐落的是敦寨镇雷屯村。雷屯村风景优美,最宜旅游休闲,近年已被打造成锦屏县的旅游明珠。
雷屯往下,在江口屯有一条山溪汇入。沿着此溪西行约四公里有个罗丹村,村里田坝头有个溶洞,叫诸葛洞,传说因当年诸葛孔明南征孟获时小住于此而得名。洞口有两通石刻,是南宋景定二年(1261)靖州知府张汉英在镇压了这一带少数民族反叛之后刻下的“戒谕文”和4首诗。
亮司千亩大田坝,亮江沿着大坝东南边缘缓缓而行,绕成半个圈。挺立的树木,悠然转动的水车,载着鸬鹚的渔船,觅食的鸭群,泡澡的水牛,戏水的孩童,组合成这段亮江的特有图景。
亮司西面约七八里是龙池。这一带山峦连绵起伏,过去全为油茶林,有“油湖”之美称。20世纪90年代中期,县里在这里建造万亩果场,成为黔东南州内最大的水果基地,以金秋梨和椪柑为主,每年各产数百万公斤,畅销于北京、俄罗斯、蒙古。近年,县里对万亩果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淘汰劣质品种,引进水果新品种,打造以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景区——龙池多彩田园。现在,这里连片果树有万余亩,有草莓、油桃、杨梅、西瓜、蓝莓、蜂糖李、板栗、提子、金秋梨、蜜桔、脐橙、椪柑等优质水果。这里,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初步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愿景,已成为贵州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过了敦寨,亮江这位小姐好像突然想起要与清水江大姐约会似的,小跑起来,跌跌宕宕,穿峡谷,越森林,形成一串串怪石嶙峋的急滩。正因为这位小姐的疾跑,给人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水资源。现在,敦寨以下的亮江河段已修建起了八河、大同等7座水电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锦屏县的用电问题。
在八河电站坝脚,亮江又纳接隆里古城流来的钟灵河。从这里往下,先后经过稳江、大同、银洞、平金等村寨和半江、大同、平金等电站水库,行约二十来里,便投入清水江的怀抱。